《财经》杂志:为什么争夺李开复
类别: 搜索优化教程
本刊特约研究员 康理诚/文
对Google而言,李开复的加盟只是在中国大展拳脚的开始
7月19日,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纳斯达克交易代码:GOOG)宣布即将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并聘请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主持,李还将担任Google负责中国市场的总裁。
同一天,微软(纳斯达克交易代码:MSFT)在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庭将Google和李开复告上法庭,理由是二者违反了李在加盟微软时签署的非竞争合约及保密条约。
Google针锋相对,于7月21日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反诉微软,认为当初微软与李开复签订的非竞争条款不公平,并试图借此将案件移至加州审理。 在这个问题上,加州的法庭通常更倾向作出对雇员有利的判决。
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的消息令业界哗然,分析师甚至以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导弹危机“一触即发”来形容这两个互联网竞争对手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
向来低调的Google高调宣布了对43岁的李开复的任命。在硅谷的印象中,Google只在四年前聘请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CEO时这样大张旗鼓过。李开复在声明中说:“我的目标一直是让高级技术对所有用户开放,并能被他们利用,同时成为中国蓬勃发展和创新的一部分。”
这种表态对于微软显然是一种刺激。
在李开复参与开发的高级搜索软件领域,Google和微软的竞争齐头并进,但二者切入市场的重点不同。微软率先开发了电脑桌面搜索工具;Google是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翘楚。现在双方都在向对方领域扩展,去年微软推出了互联网搜索工具,Google也在向微软主导的电子邮件和其他服务领域挺进。短兵相接在所难免。
作为微软中地位最高的华人,李开复也是微软主席盖茨最信赖的技术顾问之一。李开复是业内公认的语音技术识别专家。业内预测,未来用户和电脑之间的互动很可能以语音取代现在的键盘和鼠标输入。李开复对微软和Google的特殊意义还在于他对中国市场的熟稔。
微软副法律顾问波特(Tom Burt)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Google和李开复根本不准备履行非竞争合约,微软除了诉诸法律别无选择。Google的回应称,微软的指控毫无根据,将极力捍卫自己的权益。
科技公司的挖角战一向都很激烈,此次微软起诉李开复的理由――非竞争条款,也因此被科技公司视为防止员工投身竞争对手的有效武器。2001年,21名微软员工集体跳槽到初创公司CrossGain,微软以同样理由提起诉讼,结果迫使CrossGain解雇了这些员工,直到一年后非竞争条款到期时才重新聘用。
微软在起诉书中要求获得经济赔偿,但具体数额没有公开。起诉书要求法庭禁止李开复将微软中国运作的任何信息透露给Google,也禁止他将微软中国员工带到Google中国。如果法院最终支持微软,李开复还得等上一年才能加盟Google。
去年底,Google甚至在距微软总部咫尺之遥的华盛顿州Kirkland开了一个工程师办公室。一位Google员工告诉《财经》,“这几年从微软过来的已有上百人。”
在中国,李开复的名字和享有盛誉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连在一起。1998年7月,李开复离开SGI加盟微软,四个月后成为微软新成立的亚洲研究院院长,迅速从他的旧部网罗了一批海外顶级华裔电脑工程师。李还从惠普、RCA和Digital Equipment Corp延揽众多软件高手。
李开复的另一大创举是从中国学府吸收新鲜血液。微软亚洲研究院选址在中关村,毗邻北大、清华。微软和清华、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都建有联合研究实验室,微软在北京的实验室每年为200个中国博士生提供实习机会。“微软中国的研究实力已经不亚于美国很好的学校。”Google员工这样评价。
2000年8月,李开复离开中国回到微软总部主持自然式交互服务部,并升任全球副总裁。他的任务是开发人机互动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尽管已经是微软地位最高的华人,李开复多少有些壮志难再酬的感觉。“李开复在微软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在同样位置上的(副总裁)有上百人,但在Google就只有十几个。”
李开复触发的Google微软对决不仅是技术上,更是管理上的竞争。在业内观察家看来,Google的技术优于微软,它在乎的并不仅仅是李开复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亚洲研究院的骨干全是他手下,很多人会主动跟过去,这样,Google在中国根本不用招人。”
对Google而言,李开复的加盟只是在中国大展拳脚的开始。
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Google去年6月向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注入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但在中国风头正盛的百度似乎无意成为Google进入中国的桥梁。在Google开出了各种注资和收购条件之后,百度仍然选择了独自上路。在7月20日上报美国证交所的材料中,百度宣布计划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370万美国存托证券,每股股价在19美元到21美元之间。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iResearch )2004年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调查显示,在中国8000万搜索引擎用户中,48.2%使用百度,29.8%使用Google。2004年互联网搜索公司在中国的盈利为12.5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81%。iResearch预测,到2007年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盈利将激增至56.2亿元。
在聘用李的声明里,Google宣称中国研发中心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成立。Google尚未透露中国研发办公室的地点和投资规模,亦未回复《财经》的询问。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鉴于李开复过去的经历以及北京海淀区大学的集中度,Google研发办公室极有可能设在北京。
李开复在投身微软一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说,他在微软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面试求职者,这是他开创亚洲研究中心时最重要的任务。“我的首要要求是他们必须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才。” 显然,Google希望李开复能把这一模式再次复制。
本刊特约记者 卢佳敏 对此文亦有贡献
对Google而言,李开复的加盟只是在中国大展拳脚的开始
7月19日,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纳斯达克交易代码:GOOG)宣布即将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并聘请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主持,李还将担任Google负责中国市场的总裁。
同一天,微软(纳斯达克交易代码:MSFT)在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庭将Google和李开复告上法庭,理由是二者违反了李在加盟微软时签署的非竞争合约及保密条约。
Google针锋相对,于7月21日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反诉微软,认为当初微软与李开复签订的非竞争条款不公平,并试图借此将案件移至加州审理。 在这个问题上,加州的法庭通常更倾向作出对雇员有利的判决。
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的消息令业界哗然,分析师甚至以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导弹危机“一触即发”来形容这两个互联网竞争对手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
向来低调的Google高调宣布了对43岁的李开复的任命。在硅谷的印象中,Google只在四年前聘请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CEO时这样大张旗鼓过。李开复在声明中说:“我的目标一直是让高级技术对所有用户开放,并能被他们利用,同时成为中国蓬勃发展和创新的一部分。”
这种表态对于微软显然是一种刺激。
在李开复参与开发的高级搜索软件领域,Google和微软的竞争齐头并进,但二者切入市场的重点不同。微软率先开发了电脑桌面搜索工具;Google是互联网搜索引擎的翘楚。现在双方都在向对方领域扩展,去年微软推出了互联网搜索工具,Google也在向微软主导的电子邮件和其他服务领域挺进。短兵相接在所难免。
作为微软中地位最高的华人,李开复也是微软主席盖茨最信赖的技术顾问之一。李开复是业内公认的语音技术识别专家。业内预测,未来用户和电脑之间的互动很可能以语音取代现在的键盘和鼠标输入。李开复对微软和Google的特殊意义还在于他对中国市场的熟稔。
微软副法律顾问波特(Tom Burt)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Google和李开复根本不准备履行非竞争合约,微软除了诉诸法律别无选择。Google的回应称,微软的指控毫无根据,将极力捍卫自己的权益。
科技公司的挖角战一向都很激烈,此次微软起诉李开复的理由――非竞争条款,也因此被科技公司视为防止员工投身竞争对手的有效武器。2001年,21名微软员工集体跳槽到初创公司CrossGain,微软以同样理由提起诉讼,结果迫使CrossGain解雇了这些员工,直到一年后非竞争条款到期时才重新聘用。
微软在起诉书中要求获得经济赔偿,但具体数额没有公开。起诉书要求法庭禁止李开复将微软中国运作的任何信息透露给Google,也禁止他将微软中国员工带到Google中国。如果法院最终支持微软,李开复还得等上一年才能加盟Google。
去年底,Google甚至在距微软总部咫尺之遥的华盛顿州Kirkland开了一个工程师办公室。一位Google员工告诉《财经》,“这几年从微软过来的已有上百人。”
在中国,李开复的名字和享有盛誉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连在一起。1998年7月,李开复离开SGI加盟微软,四个月后成为微软新成立的亚洲研究院院长,迅速从他的旧部网罗了一批海外顶级华裔电脑工程师。李还从惠普、RCA和Digital Equipment Corp延揽众多软件高手。
李开复的另一大创举是从中国学府吸收新鲜血液。微软亚洲研究院选址在中关村,毗邻北大、清华。微软和清华、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都建有联合研究实验室,微软在北京的实验室每年为200个中国博士生提供实习机会。“微软中国的研究实力已经不亚于美国很好的学校。”Google员工这样评价。
2000年8月,李开复离开中国回到微软总部主持自然式交互服务部,并升任全球副总裁。他的任务是开发人机互动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尽管已经是微软地位最高的华人,李开复多少有些壮志难再酬的感觉。“李开复在微软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在同样位置上的(副总裁)有上百人,但在Google就只有十几个。”
李开复触发的Google微软对决不仅是技术上,更是管理上的竞争。在业内观察家看来,Google的技术优于微软,它在乎的并不仅仅是李开复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亚洲研究院的骨干全是他手下,很多人会主动跟过去,这样,Google在中国根本不用招人。”
对Google而言,李开复的加盟只是在中国大展拳脚的开始。
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Google去年6月向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注入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但在中国风头正盛的百度似乎无意成为Google进入中国的桥梁。在Google开出了各种注资和收购条件之后,百度仍然选择了独自上路。在7月20日上报美国证交所的材料中,百度宣布计划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370万美国存托证券,每股股价在19美元到21美元之间。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iResearch )2004年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调查显示,在中国8000万搜索引擎用户中,48.2%使用百度,29.8%使用Google。2004年互联网搜索公司在中国的盈利为12.5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81%。iResearch预测,到2007年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盈利将激增至56.2亿元。
在聘用李的声明里,Google宣称中国研发中心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成立。Google尚未透露中国研发办公室的地点和投资规模,亦未回复《财经》的询问。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鉴于李开复过去的经历以及北京海淀区大学的集中度,Google研发办公室极有可能设在北京。
李开复在投身微软一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说,他在微软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面试求职者,这是他开创亚洲研究中心时最重要的任务。“我的首要要求是他们必须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才。” 显然,Google希望李开复能把这一模式再次复制。
本刊特约记者 卢佳敏 对此文亦有贡献
- 上一篇: 微软2006年产品线曝光 瞄准网络剑指Google
- 下一篇: 孙丽静:李开复引发的人才问题思考
-= 资 源 教 程 =-
文 章 搜 索